大象为何北迁? 2021年,15头野生亚洲象集体出游,开启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大象北游记”,象群平安归家之后,大象们的生活被大家时刻牵挂,然而,大象出走的背后,它们的家园又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断鼻家族”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高粱地村
不断消失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西双版纳拥有我国连片且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是地球北回归线荒漠带上唯一的绿洲。
连片的橡胶树
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双版纳种植了大量的橡胶树和其他单一经济作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导致雨林面积迅速萎缩,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雨林的消失和碎片化,以亚洲象为代表的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减小,可采食的天然植物锐减,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日益加剧的人象冲突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严格的禁猎和保护意识的增强,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数量逐步回升,从170头左右增长到现在的300头左右。
野象进入村寨与村民“擦肩而过”
野象数量在增加,栖息地和天然食源地面积却在缩小,为了觅食,野象开始外迁,进入人类居住的村寨、乡镇甚至城市,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抢收”庄稼,毁坏房屋,袭击村民,引发了严重的人象冲突。
野象进入村寨
据统计,1991年—2010年,西双版纳由于野象肇事造成33人死亡。近十多来年呈上升趋势。遭野象攻击死亡的人数,2013—2018年共28人,2019年13人,2020年15人(《我国亚洲象保护与农村社区发展协同问题分析》,2022年)。2022年仅1-4月,已经有3人被野象袭击死亡。 在西双版纳,全州32个乡镇有超过24个因象受灾;130余万常住人口中,有超过70万受灾。政府和保险公司的补贴有限,大部分经济损失都由村民承担。
保护亚洲象,西双版纳的村民成了受害者。
千百年来,西双版纳各族人民与大象和谐相处,视大象为吉祥物,过去雨林广袤,人口稀少,很少听闻野象伤人,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类对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包括一度猖獗的盗猎,短短几十年间,人象关系迅速改变,大象对人类的敌意越来越强,人们对大象的情感也变得矛盾复杂。
“断鼻家族”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
2021年北迁的亚洲象群,在迁徙过程中,破坏农作物842亩,造成经济损失约680万元,全部由政府赔偿。但版纳的很多村民,年复一年受到野象侵袭,得到的补偿却仅有实际损失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也让村民对野象非常畏惧。
野象在村民地里大快朵颐
每当我们提到“保护亚洲象”时,很多人会想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会想到抵制象牙交易。但其实,在中国,保护亚洲象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并非是偷猎,而是雨林的消失和碎片化,引起的日益加剧的人象冲突。
绿色沙漠
从飞机上俯瞰,西双版纳依旧葱葱郁郁,然而大部分绿植,都是有着“土地抽水机”之称的橡胶林。连片种植的橡胶林,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干旱加剧,区域气候变化等等生态问题。
左边为橡胶树-中间是修复区-右边是雨林
时间追溯到50多年前,70年代初期时,各个城市的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聚集到西双版纳开垦培育版纳地区的橡胶林地,此后西双版纳州逐渐成为了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基地,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000年左右,随着橡胶价格快速上涨,很多人盲目涌入,包山砍树种橡胶,大量超海拨、超坡度、超规划的土地被开垦种植。大量雨林被砍伐,橡胶种植面积急剧扩张,很多高海拨不适宜种植橡胶的山区,也被大量种植。
然而,橡胶并没有持续给当地人带来如愿的收入。
连片的橡胶树
2013年开始,橡胶价格急剧下跌,生胶水较价格最高时的近40元一公斤,跌至7、8元一公斤,并持续多年低迷。在基诺山高海拔村寨,2018年每亩橡胶给村民带来的年收入,不超过450元。在一些海拔超过1000米的村寨中,橡胶发育不良,甚至出不了胶,曾经广袤的雨林彻底沦为毫无经济价值的“绿色沙漠”。
退胶还林、修复雨林----种树就能挣钱
2017年7月4日,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正式立项,推动“退胶还林,修复雨林”,以基诺山老巴飘村为试点,动员村民砍倒橡胶,种植多样化树种。在修复雨林生态的同时,发展生态旅行及农产品销售等替代经济,促进村民多元化、可持续收入增长,为当地人,也为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修复雨林家园。
2021年雨林修复项目第四期总结会
绿水金山就是金水银山,但是,如果不解决村民当下的经济收入,只说保护、空谈未来,是没有用的,保护自然的前提,是保障当地村民的生活来源。
因此,基金会设计了短、中、长期结合的收益模式:
1.按照基金会跟村民沟通谈判的结果,每亩种60棵树,每棵树基金会每年给予村民10元管理费,每亩为600元,连续支付10年。村民种下树苗,当年底就能得到收益,今后只需按合同约定每年除两次草,保证树苗成活率达标,即可长期稳定的得到这笔收入。
2.带动村民发展生态旅行,村民可以担任雨林穿越的向导、厨师等,当天服务,当日结款。通过旅游,村民们不仅挣到了钱,还能与来自各地的客人交流,拓展视野,提升能力,改变观念。同时,雨林和民族文化为村民带来了收益,村民们也更加重视对雨林和民族文化的保护。
生态旅行时的照片
3.销售农产品,基诺山的好茶、好酒、香肠、大红菌等农产品,深受客户喜爱,也为村民增加了收入。
4.开展雨林修复的土地属于村民,种下的树苗也属于村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高经济价值的树种,如山桂花、小叶紫檀、印度紫檀等,几十年后,树木成材,村民可以根据指标申请进行“间伐”,这是留给子孙的一笔财富。
砍倒的橡胶树
这个模式,保障了村民的多重收益,但是,刚开始时村民并不相信。十多年前,曾经有老板来动员村民种千年桐,声称结籽之后会来收购。结果把树苗卖给村民后,老板就消失了,十多年过去,漫山遍野的千年桐占了村民的土地,却带不来一分钱收入,成了村民心头的痛。像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村民担心基金会也会“欺骗”自己。
基金会理事长与刀荣华
经过一年多的入村走访和与村民的沟通解释,终于在2018年8月19日,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40多位前来植树支持雨林修复的校友见证下,基金会理事长和村民刀荣华签定了第一份合同。
刀荣华:是老天让我砍橡胶树的
刀荣华是巴飘村村民,又名刀三,曾担任巴飘村长,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威望,基金会刚开始进村动员时,最早就是跟刀三和村书记白永明沟通,谈了大半年后,他终于答应用几亩地试一试。
其实,刀三是个有远见的人,他说:“这些年橡胶价格低,大家都等着涨价,但我很清楚,即使以后涨了,跟我关系也不大。” 割胶非常辛苦,需要凌晨2、3点起床上山,戴着头灯,低着头弯腰劳作,一干就是6、7个小时,晚上又得上山,将凌晨收集到的胶水运走,基诺乡山高坡陡,割胶的季节大部分和雨季重叠,山路泥泞湿滑。
刀三说:“我快五十了,半夜割胶,眼睛越来越看不清,再过些年,体力也割不动了,我的孩子在城里上学,以后肯定吃不了这个苦,没人割胶,就算它涨价,又有什么用?”
刀三是最早认可雨林修复模式的,不过他也有顾虑,一是担心基金会不能兑现每年的管理费,二是担心没有人愿意来他们的雨林和村寨旅游。 再三犹豫后,刀三决定试一试,但看着亲手种下去的橡胶树,还是舍不得砍,基金会小伙伴几次催促,他都下不了决心。
有一天,刀三突然打电话给我们,说把打算参加项目那块地的橡胶树都砍了,我们很好奇他怎么忽然想通,直到我们赶到老巴飘寨,刀三在地里,指着几棵有点发黑的树干说道:“前几天打雷闪电,劈倒了七八棵橡胶树,可能是老天要让我砍掉吧。”
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一场雷电,帮助我们在努力了一年多后,终于迈出了退胶还林的第一步。
刀三签订合同之后,带动7户村民参加了第一年的退胶还林,种下了3500棵树,2018年底,基金会如约发放了35000元管理费,第二天,就有19户报名参加项目。在基诺乡的退胶还林、修复雨林项目,终于逐步被村名们认可。
项目执行成效:
1.雨林生态修复,野生亚洲象频繁回归
截止2021年底,四年来,基诺乡共种植成活25764棵树,修复面积约452.69亩。
2021年,一头野生公象出现在基诺乡巴飘寨和巴朵寨,村民布鲁都是基金会负责雨林修复项目的兼职人员,今年41岁,她说,从记事以来,就没有野象来到自家村寨附近,这天晚上,小布和其他村民既紧张又兴奋,给大象拍了不少照片视频。
2022年春节后,野象再次造访,出现在基金会开展雨林修复的项目地,似乎专门来视察我们的工作成果,还在“小象之旅”客人穿越雨林的小路上,留下了巨大的脚印和新鲜的粪便。
野象的出没,既反映了基诺乡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也是对基金会工作人员和主动退胶植树的村民,在雨林修复项目中付出的辛劳汗水的肯定。
2.村民收入增长,积极性提高
截止2021年底,共有涉及三个村寨的35户村民参加了雨林修复项目,基金会共计发放管理费558900元。
通过公益主题的生态旅行“小象之旅”,四年共为参与接待服务的80余户村民(没有参加雨林修复的村民,也可参与旅游服务)带来上百万元收益。
随着生态环境的修复,没有了橡胶树的影响后,项目地的茶叶品质逐年改善,价格正在回升,这也将给村民带来值得期待的收益。
目前,在基诺乡的巴坡村、巴来村、么卓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想加入项目,纷纷向基金会提出申请,曾经的绿色沙漠即将有望成为一片片绿洲,但由于管理费筹集不易,基金会不得不放缓项目扩张的脚步。
3.媒体关注
1.2021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载的《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对我国各地开展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进行专题报道,基诺乡雨林修复项目作为云南唯一的案例入选。
2.2021年6月9日,南方人物周刊发表深度报道《野象出走后,忙着为它们修复雨林的人》;
3.2021年6月27日,中国新闻周刊发表深度报道《野象出走背后》;
4.2021年8月4日,GQ杂志发表深度报道《大象远行:出雨林记》;
5.2021年8月6日,云南日报发表《热带雨林修复,让生态保护和村民增收实现双赢》;
6.2023年7月29日,新华网发表《从橡胶村到生态文旅“打卡”点——基诺山热带雨林修复记》。
项目第六期开始:
2023年,基金会将启动“雨林修复”项目第六期。
项目执行方为基金会常设项目-小象未来成长计划项目组。
项目实施地点及受益人
项目试点区域为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乡,直接受益人为基诺乡村民,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亚洲象等野生动物。间接受益人是受到雨林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气候变化良性影响的所有人类与动植物,以及每一位参与项目的热心朋友。
项目预算
项目本年度应支付项目一、二、三、四、五期农户树木管理费为282340元,预期项目六期植树2500棵,预期支付树木管理费为25000元。年度按照实际种植发生数支付树木管理费。其他费用详见下表:
管理费说明:
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收取10%管理费,用于执行机构行政工作费用,包含项目人员的办公费、水电费、交通费等。
执行计划
每年度项目开始后,由基金会进入基诺山乡巴飘寨调查、宣传后与有意向退出"三超"地块的农户签订替代种植树苗管理协议,基金会发放树苗到户,由农户完成树苗的种植和养护。项目地点为基诺山乡巴飘寨,预计修复土地503亩,受益村民36户。
基金会监督村民每年开展两次除草,同时禁止村民使用除草剂等。
基金会定期进山检查,根据树苗成活情况,在年底发放树苗管理费。
执行能力说明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致力于热带雨林及生物多样性保、雨林生态修复,雨林文化保护等,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基金会于2018年7月获得公开募捐资格,2021年8月24日,被云南省民政厅评为4A级基金会。
2018年开始执行的“雨林修复”项目,已取得一定成效,并得到林草局等相关部门、基诺乡政府和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结语
还野生动植物一个美丽的家园,才是对野生动植物最好的保护。迄今为止,基诺乡已有450亩干涸的林地重新焕发盎然生机,虽然这对于广袤的土地只是小小一隅,但水滴石穿,已有越来越多的公益人士成为了雨林修复的一分子,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让绿色沙漠告别雨林,还雨林一片葱郁的绿洲。
修复基诺山乡附近被侵占的国有林,对基诺山乡周边村民的橡胶林进
行退胶还林, 在台地茶园里适当增种多样性树种。
通过发放树苗管理费。带动发展雨林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产品等手段
,保障村民的基本收入,并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吸引村民愿意主动参
与生态修复和保护。
募得款物用途:
1、支付村民树苗管理费,管理费标准10元/棵/年,每亩最多可种植
60棵。
2、雨林修复试点地块管理,包括各类标牌制作。树苗标牌制作和日常
维护管理。
3、项目推广及运营:
(1)基金会官网、微信公号、小程序开发
(2)拍摄制作电视节目及系列宣传片
(3)制作宣传册页、易拉宝等线下宣传物料
(4)相关运营费用
基于人工成本、邮寄成本、工作效率等方面考虑,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将为捐赠金额
100元(含)以上的爱心网友开具个人企业捐赠票据,可用于个人/企业捐赠抵税,希望爱心用
户按需申请。(需要捐赠收据的必须将捐赠截图、发票抬头,金额、捐赠渠道,捐赠日期、联系
电话,地址、邮编等信息发至邮箱:xsbnjjh@163.com,经确认后将快递到付捐赠收据)。发票
索要电话:0691-21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