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款接收:联劝公益
>西***儿12.08 00:33
用关注传递温暖,让行动表达关爱!1.00元
爱心网友12.07 21:42
一起向善良致敬!1.02元
科***说12.07 21:15
用关注传递温暖,让行动表达关爱!1.00元
科***泷12.07 21:12
助力公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1.00元
小***眉12.07 20:06
助力公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3.00元
爱心网友12.07 20:02
跟我一起,为爱添力!1.00元
如***M12.07 17:10
用关注传递温暖,让行动表达关爱!1.00元
抓***鳥12.07 16:06
公益无大小,行动即榜样!1.00元
云***线12.07 13:12
跟我一起,为爱添力!1.00元
蛋***说12.07 12:31
用关注传递温暖,让行动表达关爱!1.00元
11.112024
8月初的都江堰山区还没热起来,伴随着山里舒爽的气候,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与当地保护小区女子巡护队的成员们一道,在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队员们走乡串户,与社区居民、保护工作者、外来访客交流,耐心地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她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介绍了保持生态平衡、减少人为干扰对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当地社区环境的重要性。 在交流的同时,队员们还深入社区,进行了生态环境的考察。她们仔细观察了社区周边的水源、植被情况,并记录了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通过这次宣传活动,社区居民进一步增强了对社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提升了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为共同维护这片美丽家园添砖加瓦。
由联劝公益提交
07.082024
监测巡护工作是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都江堰国有林场的巡护员们年复一年地在辖区的森林中巡逻,他们非常熟悉这片丛林,时刻关注着森林的状态。 为了更好地监测森林里各类动态,巡护队员在密林中布设了许多红外相机。这些设备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捕捉到野生动物的活动痕迹,为开展保护工作的人员提供丰富的生态数据。 每次开展监测巡护行动,队员们都会随身携带一些红外相机、储存卡和电池,沿途不停地更换损坏的红外相机、耗尽的相机电池和存满的储存卡。 都江堰的山林海拔增幅很大,山路陡峭难行,林场的监测巡护工作一直很艰辛,但是巡护队员们始终秉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默默地坚守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线,保障着这片绿色家园的安宁。
由联劝公益提交
10.302023
2023年7月,我们支持陕西观音山、周至两个自然保护区,在秦岭108国道大熊猫廊道区域展开了栖息地调查工作。调查队员分组对廊道栖息地18条样线的大熊猫野外种群状况、同域野生动物和干扰类型等情况进行了现地勘察,对大熊猫痕迹、水源地和洞穴进行定位,对生境类型、竹子生长情况和样线地理环境进行登记,并记录了每条样线的调查轨迹,全面完成了外业调查工作。经统计,调查期间捡取熊猫粪便10余团,见到羚牛实体一次和金丝猴群一次,廊道区域动物遇见率较高。秦岭108国道大熊猫廊道是连通秦岭大熊猫核心种群-兴隆岭种群与其东侧濒危小种群天华山锦鸡梁种群的重要通道。近年保护区在廊道区域的监测结果发现,兴隆岭种群东扩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显,天华山锦鸡梁种群的生存危机有望在未来得到缓解。本次调查旨在进一步掌握廊道区域大熊猫栖息地的具体状况,为下一步的廊道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图1:穿过栖息地溪流)(图2:中途讨论休息©观音山保护区、周至保护区)
由联劝公益提交
03.152023
都江堰国有林场在大熊猫栖息地开展了今年的最后一次植被恢复行动。 与春季植被恢复不同,秋冬季植物的地面上部分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但是根系却不会停止生长,这个时间段移栽的树木,其根系在移栽时受的损伤都能很快愈合,正常吸取营养,为植物来年春天的正常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次植被恢复使用的普通杉树,杉树成熟后树形高大,在都江堰国有林场的大熊猫栖息地内适当的栽种、补植杉树有利于未来为此地的大熊猫提供合适的乔木遮蔽和自然树洞。完成本次植树造林行动以后,2022年在都江堰地区支持开展的植树造林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期待在2023年新的一年里,我们能继续共同努力,将大熊猫和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由联劝公益提交
12.192022
【收获颇丰的巡护】白水江保护区的监测巡护工作又带来了新的惊喜,有新的熊猫宝宝加入野生大熊猫大家庭了!在图片里能看出熊猫宝宝步履蹒跚,似乎在爬向自己的妈妈,虽然从镜头里我们看不到它的妈妈是谁,但是我们能猜到这一定是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大熊猫的繁衍相对于其他动物是比较困难的,雌性大熊猫每年发情期只有1~3天,而孕期也在95天到160天之间,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所以野外巡护监测工作回收的红外相机里不常拍到新生大熊猫的图像。这次白水江保护区开展的巡护监测工作收获颇丰,除了这只幼年熊猫的图像外,还回收了许多其他成年大熊猫的影像,这也侧面印证了白水江保护区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大熊猫栖息地的环境得到了改善,这也促使大熊猫的活动相比过去更加活跃了。
由联劝公益提交
09.042022
甘肃白水江第二季度植被恢复 2022年第二季度,白水江保护区顺利完成了春季植被恢复行动。 此次春季的植被恢复行动所包含的区域全部位于白水江保护区的大熊猫栖息地以内,总面积约为46,500平方米。植被恢复可不仅仅是挖坑和种树,此次植被恢复行动依然遵循勘探-计划-执行的完整执行方案。圆满完成了从实地勘察,方案制定,到杂灌清理,植被抚育,补种本地竹类和乔木等全部行动。 每年的春季,是我们在大熊猫栖息地开展植被恢复行动的重要时间段之一。寒冷的冬天渐渐远去,气温逐渐回升,随着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温和湿润,此时移栽、补种乔木和竹类能够让它们的根系在炎炎夏日到来前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 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我们在甘肃白水江保护区的大熊猫栖息地内通过清理,补种和抚育等手段恢复的栖息地范围已经较过往有着巨大的提升,也能够为大熊猫提供基本所需的活动环境和饮食。让我们共同期待,通过未来持续的投入能够为大熊猫创造更好的生活!
由联劝公益提交
09.042022
甘肃白水江第二季度植被恢复 2022年第二季度,白水江保护区顺利完成了春季植被恢复行动。 此次春季的植被恢复行动所包含的区域全部位于白水江保护区的大熊猫栖息地以内,总面积约为46,500平方米。植被恢复可不仅仅是挖坑和种树,此次植被恢复行动依然遵循勘探-计划-执行的完整执行方案。圆满完成了从实地勘察,方案制定,到杂灌清理,植被抚育,补种本地竹类和乔木等全部行动。 每年的春季,是我们在大熊猫栖息地开展植被恢复行动的重要时间段之一。寒冷的冬天渐渐远去,气温逐渐回升,随着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温和湿润,此时移栽、补种乔木和竹类能够让它们的根系在炎炎夏日到来前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 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我们在甘肃白水江保护区的大熊猫栖息地内通过清理,补种和抚育等手段恢复的栖息地范围已经较过往有着巨大的提升,也能够为大熊猫提供基本所需的活动环境和饮食。让我们共同期待,通过未来持续的投入能够为大熊猫创造更好的生活!
由联劝公益提交
05.102022
2022年3-4月我们对秦岭大熊猫廊道及周边区域的大熊猫栖息地的监测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初步制定了今年的监测工作计划。综合过去几年的数据分析,廊道区域的栖息地状况较为良好,包含羚牛、金丝猴、红腹锦鸡等十余种大中型兽类、雉类在该区域有连续稳定的活动。自2015年至今,大熊猫在廊道区域的出现频次也较为稳定,但也没有明显增长。 在今年的监测活动中,我们将在廊道区域采集更多的植被、水源、隐蔽处等信息,按照大熊猫对生境要求标准,综合评估整个廊道区域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现状,找出潜在的影响大熊猫连通效力的原因,并进一步调整优化廊道管理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廊道区域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缓解廊道东侧秦岭天华山-锦鸡梁大熊猫局域种群的生存危机。(图1-图3:观音山保护区野外考察;图4:观音山保护区前期数据梳理;图5:观音山保护区监测工作讨论)
由联劝公益提交
02.102022
近期,我们组织了一次针对大熊猫国家公园一线工作人员的自然教育能力建培训,共计40余名人员参与了此次培训。培训内容包含自然教育路线规划、课程设计、自然教育活动开展以及自然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素材采集和日常宣传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公众保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关注热度的提升,大熊猫栖息地管理单位已经逐渐成为野生大熊猫保护宣传的窗口。但大熊猫栖息地一般都位于偏远山区,各保护区在过去往往更加专注于保护工作,而面向公众的保护教育和宣传则是它们能力上的短板。因此我们着手在大熊猫分布区推动公众自然教育主题培训活动,通过系统的自然教育理论学习、落地于大熊猫栖息地的自然教育活动规划设计,以及现场演练实训等方式,提升各保护地管理单位的自然教育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让更多的公众能够深入了解和支持野生大熊猫保护。
由联劝公益提交
12.162021
【项目信息变更公示】本项目于2019年9月在新浪微公益平台上线筹款,目前已经筹集到73W余元资金可用于项目执行。由于从上线到现在近3年,很多的情况有所变化,我们计划通过调整上线预算和文案给公众一个更清晰直观,颗粒化程度更高的项目规划来展示我们计划开展的保护工作,望各位捐赠人理解。
由联劝公益提交
11.102021
期,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主办的“1864大熊猫巡展”在成都开展。现场展出了1864只环保纸大熊猫,吸引了大量市民访客驻足观看和留影。另外我们还在现场设置了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保护科普短片、野生动物主题展板,并配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团队进行解说引导,开展主题分享和手工互动等活动,以向公众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和理念。 “1864大熊猫巡展”今年已先后在北京、南宁、郑州、石家庄举办,成都站是2021年巡展的最后一站。“1864”是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得出的野生大熊猫总数,这个数字是过去的几十年来中国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持续努力的见证。得益于中国的大力保护,2016年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的受威胁程度也由“濒危”降为“易危”。
由联劝公益提交
08.262021
这原本是美姑县一所中学的生物实验教室,我们参与并设计装潢了每一面墙壁。将它打造成一间小而美的自然教室。进入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侧卧在地面,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状的展板。展板上,介绍了美姑当地的野生动植物以及当地的彝族文化。教室后方原本的白墙成为我们的画板,深绿浅绿恰到好处的结合描绘出一副和谐的“自然栖息地”,使人如同置身静谧的森林,更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陈列架上,是我们采集的一些当地植物的标本和利用当地材料做出的自然艺术品,之后也会用来陈放各种自然教育的资料。在教室的电视旁边,我们挂了一些当地自然体验活动的照片,也希望之后会有更多的有关自然教育的活动照片充实这面墙壁,带动当地的自然教育发展。 大山里的孩子就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我们的自然教室中摄取知识的养分,开出一朵朵灿烂的鲜花,把保护自然的责任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由联劝公益提交
05.172021
根据全国大熊猫第四次调查的结果,目前在野外生存着1864只大熊猫,大熊猫生存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同样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局部区域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进一步破碎化,大熊猫种群之间的隔离程度加剧。野生大熊猫被分割成33个局域种群,彼此生活在隔离的“孤岛”里,如果不加强破碎栖息地的连通性,促进大熊猫局域种群间的交流,那么野生大熊猫生存所面临的威胁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甚至一些极小种群将会面临灭绝的风险。 因此项目团队在这些能够联通栖息地的区域建立生态廊道,使野生动物可以通过这些廊道串门沟通,进而进行交配繁衍是大熊猫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廊道的建设工作并不是单纯的修建一条公路或涵洞,想要使野生动物真正的使用廊道区域进行交流,需要根据当地生物多样性特质,人为打造的适宜野生动物栖息的环境。例如秦岭大熊猫廊道,就采用人工生态通道工程连通公路两侧大熊猫自然生境;在大熊猫廊道公路两侧及林中空地,栽植大熊猫主食竹种秦岭箭竹,同时开展植被修复,增加大熊猫食源,逐渐消除大熊猫栖息地的碎片化,促进大熊猫种群的发展壮大。
由联劝公益提交
02.072021
2020年1月14号,我们邀请了四川国有林场、国有林区的一线保护工作者代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专家,召开中国西部国有林区、国有林场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交流活动及自然教育培训活动。 此次活动,受邀的保护专家及保护联盟成员互相分享和交流大熊猫物种保护技能及经验,并到参观了野趣生境环境设计研究院的自然教育基地,围绕自然教育主体,参与和学习了关于昆虫、植物、动物、矿物、民俗等内容自然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自然教育不单单是讲述性的教授知识,也包括了多种形式的体验型活动,只有通过身体力行的切身体会自然的力量和神奇,回归自然本身。 而面对公众的自然体验也是林场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相信这次的培训和体验能为林场的大熊猫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思考和灵感。
由联劝公益提交
11.262020
秋意渐浓,监测巡护继续 10月,寒露及霜降相继来临,浓浓秋意化作山间的雾气、染红的树叶提醒着大家深秋来了。红叶染林的时节,监测巡护的队伍接着上山了。 秋天的凉意,阻挡不了巡护队员们上山,同时也没能阻止蚂蝗赶上大家的脚步。这不,一名巡护员就遭了蚂蝗的咬。等发现的时候,这个嗜血的动物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它悄悄吸饱了血,自行掉了下去,而腿上则要流血大概大半天,要等上一个月才能痊愈。巡护队员们早已经对蚂蝗习以为常了,摆摆手,接着爬山。 蚂蝗小常识:当发现蚂蝗吸附于皮肤上时,不要强行拉扯,这样可能导致蚂蝗的吸盘断入皮肤中,可能引起感染。正确的做法是在蚂蝗吸附的周围用手轻拍,或用盐、酒等涂抹到周围,这样蚂蝗就能自动脱落。然后在伤处涂上碘酒,以预防感染。
由联劝公益提交
08.062020
【一封来自节柴灶受益户的感谢信】 一封来自节柴灶受益户的感谢信 亲爱的捐赠人: “我是四川省凉山州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的一名普通村民。在以前,我们日常都用传统开放式的“三锅桩”做饭、取暖,不仅需要大量的柴火,而且烟尘极大。直到去年,志愿者们来到我家,帮助我们修建了节柴灶,用的柴火明显减少了,我上山采集柴火的时间至少缩短了一半,我家也变得更加干净了,心里一直充满感激。” 亲爱的捐赠人,在这次节柴灶工作的回访中,收到了很多村民的感谢。看到节柴灶的高使用率及村民发自内心的满意,我们也感受到了无限的鼓励。您的每一份爱心,不仅帮助村民从繁重的薪柴采集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同时也给当地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借由这次汇报,跟您道一声:谢谢!
由联劝公益提交
05.092020
4月,都江堰国有林场的“植树节”开始着手准备啦!大家可能会比较好奇,植树节不是在3月吗,为什么山上的植树活动现在才开始?这是因为: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海拔一般为2600-3500米,气候在4月才开始好转,这时候开始准备也不足为奇啦。 工作人员来到位于都江堰国有林场的大熊猫栖息地,为适合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进行选点。在正式种植或补植之前,工作人员必须对待选区域进行实地勘测,识别出最需要进行植被恢复的优先区域,并提前给出种植规划,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给大熊猫提供质量更优的栖息地。 在都江堰国有林场,有6.06万亩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由于80-90年代不可持续的林业开采等问题,以及时常发生的局域性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使得大熊猫栖息地中竹林等植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退化,减少了该区域野生大熊猫及其同域伴生动物可利用的生存空间。曾经广阔的野生大熊猫家园被分割成不连通且分散的斑块,影响了该区域内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 目前工作人员在进行的植被恢复,正是为了修复这些斑块状的栖息地。在勘测现场的同时,他们也在为下月的植树活动做树苗购买、路障清理等准备,大家期待五月的变化吧
由联劝公益提交
11.202019
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政府为村民准备的新房陆续完工,节柴灶修建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展开了。10月中旬,我们订购的一部分建筑材料,如砖块,砂石,水泥等也抵达了美姑县龙窝乡。随后,我们组织了之前通过该项目及培训积累的当地节柴灶技术团队,在保护区员工的带领下,按照受益户名单挨家挨户上门为村民修建节柴灶。修建过程并不简单,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流程和规程,才能保证节柴灶的热效率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达到节约薪柴、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目的。当地社区的老百姓非常配合,下图中的奶奶看到工程队上门,主动要求帮着分担一些工作。虽然我们一直在婉拒,最后她还是自己抄起门口的铁锹帮着和起了水泥,奶奶真是质朴得太可爱了。截止10月30号,已正式修建完成50余口。
由联劝公益提交
08.202019
@联劝公益 发起了公益项目【共同守护野生大熊猫】,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由联劝公益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