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款中
樱***_05.05 18:32
助力公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1.00元
毛***崽05.05 17:39
用关注传递温暖,让行动表达关爱!25.00元
第***_05.05 17:16
用关注传递温暖,让行动表达关爱!1.00元
遇***星05.05 13:39
跟我一起,为爱添力!1.00元
沁***105.05 13:30
助力公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1.03元
和 超级農農985散粉天团 一起捐
爱心网友05.05 11:39
一起向善良致敬!1.00元
M***橙05.05 09:32
跟我一起,为爱添力!3.00元
卿***i05.05 08:05
一起向善良致敬!5.00元
和 王鹤棣Dylan粉丝公益站 一起捐
余***团05.05 07:02
用关注传递温暖,让行动表达关爱!4.11元
和 任嘉伦余生皆是好肆壹壹天 一起捐
双***農05.05 00:41
公益无大小,行动即榜样!1.03元
和 超级農農985散粉天团 一起捐
04.222025
春意渐浓,万物复苏。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朱鹮已进入繁殖季。截至四月中旬,黄河口朱鹮野化基地已产下40余枚卵,为种群壮大带来了新希望,标志着朱鹮繁育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 根据专家的监测数据,早在3月初,朱鹮们就开始了活跃的配对行为,频繁地踩背、衔枝、争夺巢域,展现出强烈的繁殖欲望。而到了27日,三对朱鹮如期完成了产卵,标志着繁殖季的正式开启。阳光照射下,这些蛋壳洁白、光滑,颜色均匀,符合健康卵标准,预示着今年的繁育季有着良好的开端。 产卵后,保护区团队立即启动 "人工 + 自然" 双重守护模式。技术人员通过智能温控孵化箱模拟自然孵化环境,精准调控温湿度参数,同时保留部分巢区实施自然孵化,以监测朱鹮亲鸟育雏行为。为保障新生幼鸟的栖息安全,项目在中心柱周围种植白蜡、柳树、榆树、桑树、法桐树等11棵,构建起立体栖息网络。 通过系统化的栖息地保护与精细化管理,保护区将持续推进朱鹮觅食明水面建设,确保朱鹮有充足且适宜的觅食空间;朱鹮栖息地营造,为朱鹮打造更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食源补充,为朱鹮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助力朱鹮种群进一步发展壮大。
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提交
03.212025
3 月中旬,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项目地,项目人员调运200方以上的非盐碱土到3300平米的朱鹮野化训练网笼。为了给朱鹮打造更好环境,还精心准备了石子、稻草、塑料布等隔碱材料。3月18 - 20日,打开网笼,按顺序铺设塑料布、石子、稻草,给树木种植区隔碱,之后才把土运进笼舍堆放。 接连几天,梧桐、柳树、桑树也陆续“入驻”。在朱鹮野化训练网笼里栽种了8棵,周边种了12棵,为朱鹮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朱鹮能在更舒适的家园里生活、野化训练。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后续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守护湿地、守护朱鹮交上更完美的答卷!
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提交
03.182025
有“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鹮群体羽毛逐渐转变为深色繁殖羽,并开始配对、争夺巢区。保护区贴心地为其准备了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柳枝、白蜡枝等巢材,希望能有更多个体参与到繁殖中来。该物种自2022年引入以来,已成功适应黄河口环境,2024年首次成功繁育20只幼鸟,野化放飞6只成鸟,标志着我国北方朱鹮野化放归取得重大突破。 除此以外,东方白鹳进入了繁殖关键期,它们在高耸的输电塔和人工巢架上忙碌筑巢,部分个体已经开始孵卵;黑嘴鸥也拉开了繁殖的序幕,成群返回保护区的潮间带盐沼。这些发现无不体现巡护员们每月进行固定样线调查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记录鸟类的行为、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它们的繁衍、迁徙情况。 2月的黄河三角洲,鹤类和雁鸭迎来北迁高峰。定期的监测调查发现白鹤、丹顶鹤、灰鹤等鹤类,雁鸭,天鹅数量都大幅降低,说明它们已作为“先头部队”陆续启程飞往俄罗斯远东及中国东北的繁殖地,这是它们顺应自然节律的本能行为。密切关注鸟类的迁徙动态,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春季迁徙做好全方位的监测与保护工作,确保迁徙鸟类能在保护区内顺利停歇、补充能量。
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提交
01.222025
项目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新建朱鹮觅食栖息地,通过构建明水面水稻田、开展泥鳅等物种的增殖放流为朱鹮提供补食区、营造觅食地。截至目前,朱鹮觅食栖息地选址已完成,后续将逐步进行水稻田种植与泥鳅放流,提高朱鹮的栖息质量。 项目在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水体保护、旗舰物种丹顶鹤保护研究,首次为野化放飞的丹顶鹤戴上了“GPS卫星跟踪器”,从此科研人员可以实时照看南北迁徙的丹顶鹤。此外,今年会陆续发布“辽河口湿地三宝”宣传片,让我们一同见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之美,守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种的美丽家园。 不仅如此,在盐城市的城市型小微湿地建设中,于东方湿地公园水面增殖放流,近岸、浅水区及开阔地分别补种不同类型水生植物若干平方米且有相应盖度。启动科普宣教工作,设计制作宣教牌,印发宣传折页发给以周边居民为主的游客,并在公园两角布置本杰士堆。观测到7目19科30种鸟类,多为林鸟,水鸟类主要为鹭类,还有刺猬、黄鼬等小型兽类出没,且经半年多宣传常见鸟类识别逐步得到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显著得到提升。 图一:朱鹮觅食栖息地选址 图二:王银生拍摄到的丹顶鹤 图三:盐城市东方公园植被恢复
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提交
10.162024
【喜报!朱鹮宝宝出生啦!】5月23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只人工孵化的朱鹮宝宝在山东东营成功破壳!山东是朱鹮历史分布地之一,为实现朱鹮重现历史分布的设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朱鹮再引入工作纳入规划。2022年12月中旬,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自陕西洋县引进20只朱鹮、河北北戴河引进10只朱鹮。在3300平方米的野化训练基地里,设置了盐沼、芦苇、灌木等,模拟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进行野化训练。据介绍,经过一年多的野化训练,朱鹮已经适应了黄河口的气候环境和食物,种群状态良好,也迎来了“山东籍”的朱鹮宝宝。(图一:19只人工孵化的“朱鹮全家福”;图二、三:完成日常对朱鹮行为状态的观察)
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提交
07.082024
2023年#湿地守护计划#项目在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保护及生态环境监测。为获取时间连续的、大范围的生态环境数据。目前,项目已在黄河口管理站、大汶流管理站和一千二管理站分别布设安装气象、水质和土壤环境监测站。生态环境状况是生物多样性能否保持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植被生长状况决定了鸟类栖息环境等,气象状况、土壤环境状况及水质状况决定了植被生长状况、底栖生物分布状况。 (图1为水质监测站;图2为气象监测站;图3为土壤监测站;图4为监测数据呈现)
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提交
11.292019
@中国绿化基金会 发起了公益项目【湿地守护计划】,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由中国绿化基金会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