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长期项目>项目详情

筹款中

拯救勺嘴鹬

动物保护 一起守护可爱的“勺子”,支持开展保护勺嘴鹬工作!

已筹款(元)
97,237.52
捐款人次
26,481

善款接收:红树林基金会MCF

项目详情

最濒危和稀少的鸟类之一:勺嘴鹬(yù)
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是地球上最濒危和稀少的鸟类之一。全球数量仅存约700只,种群数量仍在以每年8%的速度减少。2008年IUCN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现状由濒危(EN)提升到最高濒危等级——极危(CR)。因此,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将其列为滨海湿地保育的旗舰物种,具有重大保护和象征意义(EAAFP,COP8,2015)。 
勺嘴鹬©孙莉莉
勺嘴鹬重要栖息地—滨海湿地的破坏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中国的温带滨海湿地面积丧失了53%,红树林面积缩减了73%。鸟类作为滨海生态系统的主要指示生物类群,是滨海湿地保育工作关注的重点。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迁徙水鸟数量正以每年5-9%的速度锐减,成为全球保护形势最为严峻的迁飞区目前已知勺嘴鹬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围垦带来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此外,全球气候变化、非法猎捕也是其受胁因素。
拯救勺嘴鹬
为促进积极的湿地保护,加强对勺嘴鹬的认知与保护。2018年12月,在海南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EAAFP)第十次大会上,红树林基金会(MCF)与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CEAAF)联合启动“拯救勺嘴鹬”项目,致力于通过监测、科研、宣教与示范项目等多种方式,以EAAF和勺嘴鹬主要栖息地为重点工作区域,共同促进中国与迁飞区内滨海湿地的保育与有效管理,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

项目执行计划
一、勺嘴鹬越冬同步调查
根据已知分布点和历史分布点的信息,本项目计划于每年1月在中国温州湾至北部湾组织开展勺嘴鹬越冬种群数量调查,了解勺嘴鹬生存及分布情况
1、12月启动勺嘴鹬越冬同步调查规划及调查专业人员招募;
2、1月份,计划在中国温州湾至北部湾区域,组织31个调查点,同步开展勺嘴鹬越冬调查。了解各个调查点的勺嘴鹬数量及分布情况;
3、1-3月,收集勺嘴鹬越冬调查相关数据,形成调查报告。
项目受益信息
1、项目时间:长期
2、受益地区:主要集中在滨海湿地区域
3、受益对象:勺嘴鹬、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迁徙水鸟、迁飞区沿途栖息地环境、当地社区与中小学生等

项目预算
本项目所筹善款计划支持开展勺嘴鹬越冬同步调查活动,收集勺嘴鹬数据信息,了解勺嘴鹬生存及分布情况
预算审核说明:红树林基金会(MCF)已根据基金会预算采购标准及采购流程规范对本项目的预算进行审核,确认符合基金会的预算制定规范及采购规范,如有疑问,可联系:基金会电话0755-82836701 

执行机构
红树林基金会(MCF),成立于2012年7月,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地方性环保公募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基金会始终深耕于滨海湿地,立足深圳,致力于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滨海湿地的保护和教育。

募捐方案备案编号

53440300050469413HA24007

善款用途

计划支持开展勺嘴鹬越冬同步调查活动,收集勺嘴鹬数据信息,了解勺嘴鹬生存及分布情况。为勺嘴鹬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数据依据。

开具发票方式

捐赠票据开具说明 红树林基金会(MCF)将为您开具捐赠票据,需要捐赠票据的微公益爱心用户须将以下信息(捐赠人姓名、开票抬头、金额、捐赠截图、电话、地址等)发至邮箱:mcfjzpj@mcf.org.cn申请,联系电话0755-82836701。基于邮寄成本的考虑,建议您在当年累计捐赠满100元后申请捐赠收据,请您务必于捐赠当年索取捐赠票据,感恩您的信任和理解

发起信息

发起方

红树林基金会MCF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官方微博

实施地区:国内

善款接收

红树林基金会MCF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官方微博

联系人:王丽颖
联系方式:075582836701
联系邮箱:wangliying@mcf.org.cn
机构住所:广东深圳福田区莲花街道景华社区景田路78号妇儿大厦1001/1004B
登记管理机关:深圳市民政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3440300050469413H
慈善组织法人登记证书:点击查看
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点击查看

募捐动态

望***烬05.05 12:00

跟我一起,为爱添力!1.00元

咖***沙05.05 08:06

一起向善良致敬!8.18元

王凯粉丝 一起捐

小***605.05 00:42

助力公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8.18元

王凯粉丝 一起捐

_***_05.04 19:26

跟我一起,为爱添力!1.00元

望***烬05.04 12:00

公益无大小,行动即榜样!1.00元

爱心网友05.04 11:54

用关注传递温暖,让行动表达关爱!1.00元

愚***K05.04 10:23

一起向善良致敬!1.00元

僵***机05.04 08:01

助力公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30.00元

小***605.04 00:38

跟我一起,为爱添力!8.18元

王凯粉丝 一起捐

愚***K05.03 18:48

公益无大小,行动即榜样!1.00元

进展报告

02.142025

当迁徙季的潮水退去,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滩涂上,红树林基金会(MCF)携手全国6省9市的鸟类保护伙伴,完成了一场守护"鸟中大熊猫"勺嘴鹬的特别行动!这次的科学行动通过四省联动,覆盖福建(福州/泉州)、广东(茂名/湛江)、广西(防城港/北海/钦州)、海南(儋州/文昌),32个历史观测点进行的同时新增潜在栖息地同步监测,集中在1月16-19日进行调查,杜绝重复计数。不仅追踪勺嘴鹬种群,也监测伴生水鸟及其栖息地。此刻,来自32个监测点的影像资料、种群数据正在汇成保护密码。科研团队将用这些珍贵数据编制《勺嘴鹬2025年同步调查报告》,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关键支撑! 特别致敬9家在地机构,是你们在寒风中的坚守,让每只勺嘴鹬的踪迹都被温柔记录。这份跨越2000公里海岸线的守护,正是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生动注脚!2025年度调查虽已落幕,但这场守护不会停歇。和我们一起等待破译"极危物种"的生存密码,为这些穿越半个星球的勇敢旅者点亮归途!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12.242024

勺嘴鹬在中国的越冬地分布广泛,从福建闽江河口到海南岛,再到广西北海,中国华南沿海各省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的栖息地。通过各地联合开展同步调查,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对多个可能的勺嘴鹬越冬地点进行全面监测,获得较为准确的勺嘴鹬越冬种群数量信息,了解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记录勺嘴鹬到达和离开越冬地的时间、迁徙路线等信息。基于同步调查获得的信息,相关保护组织和政府部门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和措施。例如,根据勺嘴鹬的分布情况,划定重点保护区域,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连续的越冬同步调查,可以对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比较不同年份勺嘴鹬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等变化情况,检验保护措施是否有效,及时调整和改进保护策略,以提高保护工作的成效。勺嘴鹬在中国的越冬同步调查需要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开展同步调查活动,分享数据和经验,可以共同保护勺嘴鹬及其栖息地,提高全国范围内的保护水平。 11月,红树林基金会联合福建鸟会、泉州鸟会、茂名鸟会、湛江鸟会、海口畓榃、广西美境自然等多个组织,共同为即将到来的2025年1月同步调查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确认了调查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方法。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11.212024

条子泥湿地位于江苏省东台市,是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勺嘴鹬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它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所以条子泥湿地巡护员的工作对于保护勺嘴鹬至关重要。亮哥是条子泥湿地的一名巡护员,自2022年5月开始,他就一直驻扎在条子泥湿地,守护着这一片重要的勺嘴鹬家园。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芦苇荡上,亮哥开始了他一天的巡护工作。他首先会检查必要的装备,如望远镜、照相机和记录本,然后出发前往湿地。亮哥的工作不仅限于观察和记录湿地中勺嘴鹬及其他候鸟的数量,还包括监测外来入侵物种生长的情况和水文气象综合监测站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以及联合周边学校和社区开展勺嘴鹬保护的科普宣教等工作。 近年来,得益于湿地修复力度的加强,条子泥湿地环境越来越好,勺嘴鹬在条子泥湿地生活的日子越来越舒服,勺嘴鹬的候鸟朋友们也越来越多飞到这里栖息。“这里的鸟儿一年比一年多,我们心里很高兴,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白做!”亮哥说。正是有亮哥这样一群人默默地伴着湿地,守护湿地,每到候鸟迁徙时节,鸟儿们才能够更好的生活,它们或翩翩飞舞、或嬉戏觅食、或静谧休憩,每个画面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10.182024

8月条子泥湿地一年一度的候鸟秋季迁徙拉开了帷幕,候鸟“先头部队”已抵达这个重要的“国际机场”,迁徙大军也将陆续抵达,秋迁“航线”逐渐繁忙起来。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内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候鸟,它们成群结队、翩跹伴飞、悠闲觅食,呈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生态画卷。项目工作人员8月在江苏条子泥湿地进行了一次深度鸟类调查,分为2个周期,8月4-6日调查记录到水鸟调查到水鸟45种301022只,2024年8月19-22日调查记录到水鸟49种289539只,值得高兴的是,调查过程中发现了正在觅食的濒危候鸟勺嘴鹬。 项目组正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以期发现鸟类种群动态变化的趋势。我们将深化数据的分析,探索影响鸟类分布和数量变化的环境因素,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条子泥湿地的科学保护和管理。 同时,项目组与当地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勺嘴鹬保护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的意识,为项目的长期监测和保护工作打下群众基础。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9.062024

江苏条子泥湿地的滩涂环境为勺嘴鹬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换羽场所,有助于它们完成长距离迁徙过程中的能量补充和身体恢复,因此,条子泥湿地对于勺嘴鹬等珍稀鸟类的生存和迁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勺嘴鹬通常会在条子泥湿地停留大约两到三个月,想留住鸟,先得留住它的胃,所以关于它食物来源的研究十分重要。只有摸清它的食源,保护好它的食物来源,才能更好地保护勺嘴鹬。所以,工作人员要通过对滩涂底栖生物的采样分析来摸清勺嘴鹬的食谱,看它究竟爱吃什么。 采样首先要用长宽40厘米的铁框吊起来,放到采样点,这样就固定了一片采样点,接下来就是用手抄网反复地把框里的泥土捞起,转移到特制的铁筛子里,然后不断地筛洗。通过筛洗,发现这个采样点的底栖生物有虾、蛤,它们非常小,肉眼很难观察到,所以必须把它们带到实验室,用显微镜去观测、测量。 勺嘴鹬是在浅水区,吃滩涂表层的生物。为什么要研究勺嘴鹬的食谱?因为江苏条子泥湿地是最重要的勺嘴鹬中停地,所以我们想要长期调查研究,来获得勺嘴鹬潜在食物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这样能够对这种极其濒危的鸟类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策略。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8.052024

项目执行人员进行勺嘴鹬栖息地条子泥湿地“720”水文气象综合监测站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续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多维度分析,监测站能够揭示水文气象现象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为勺嘴鹬栖息地的保护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5.132024

从2022年开始,多家单位联合在深圳湾开展水鸟环志工作,通过对捕获的水鸟进行环志和追踪器佩戴,了解它们在深圳湾的栖息地利用以及迁徙路径,红脚鹬就是被我们环志和佩戴追踪器的主要鸟种之一。给大家看看MCF工作人员小火山在水鸟的环志和监测工作中的“工作笔记”,来看看他等待14号红脚鹬背后的故事。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4.012024

时至三月底,鸟儿春季大迁徙如弦在箭,深圳湾的鸟儿们已整装待发,每个黄昏和清晨,都可能是它们向湿地挥别远行的时刻。 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靠海的地方,新洲河与深圳河入海所形成的三角洲区域里,深圳大学的环志工作人员放置的红外相机,记录到赤颈鸭群体振翅起飞的一瞬,它们羽色鲜艳,体格健硕;而已初披金黄色繁殖羽的黑脸琵鹭们则正静好安宁地觅食。这一切都宣示着在过去的这个冬天,鸟儿们已在这美好的湿地蕴积了足够的能量和力量,做好了远行的准备。 (深圳大学环志监测站工作组 供图)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12.202023

一只正在“照镜子”的勺嘴鹬,简直太可爱了!(拍摄:柳明玉)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9.202023

东滩保护地群鸟齐飞的照片太美了! 东滩保护地主要保护对象为水鸟和湿地生态系统。区内有众多的农田、鱼塘、蟹塘和芦苇塘,沼生植被繁茂,底栖动物丰富,是亚太地区春秋季节候鸟迁徙极好的停歇地和驿站,也是候鸟的重要越冬地,是世界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居、栖息地之一。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4.122023

#做自然的朋友# 勺嘴鹬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为IUCN极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等影响,它在全球仅剩约700只,并且仍以每年8%的速率减少。拯救勺嘴鹬,保护滨海湿地万千迁飞候鸟。 摄影: 李东明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10.252022

幸福有很多种。而每一种生命个体,都应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是温饱、是家园,是同类相伴、是嬉戏追逐——其实,我们都一样。明天是世界候鸟日,红树林基金会联合@微公益 @微博环保 发起#和候鸟有个约定# 话题活动。让我们携手保护以勺嘴鹬为代表的迁徙候⻦及其栖息地。和王凯一起拯救勺嘴鹬,让每一种生命都有遇见幸福的可能。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9.042022

 7月20日与7月21日,东台沿海经济区召开第二届“720论坛”,红树林基金会项目人员参加会议,讨论了今年要在东台条子泥开展的几个工作方向: 1、互花米草治理方案的实施; 2、720高潮位停歇地精细化管理方案; 3、条子泥保护地的巡护工作; 4、设立保护勺嘴鹬专项基金,确定恢复勺嘴鹬数量达到720只目标; 5、制定2022-2025条子泥湿地管理计划; 6、“720全年观鸟比赛”项目; 7、开展游客常态化参与治理互花米草活动。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12.272021

看剪影也能认出来,应该就是真爱了吧?勺嘴鹬在条子泥的生活!#拯救勺嘴鹬# 摄影:李东明 地点:江苏 · 条子泥 ​​​​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9.302021

勺嘴鹬到条子泥啦 秋天到了,夏天去谈恋爱、生孩子的勺子们,开始从繁殖地南迁到条子泥啦!7月中旬到达条子泥的先头部队已经完成了换羽 摄影师:李东明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3.012021

【勺嘴鹬2021年越冬同步调查】2021勺嘴鹬越冬同步调查于2021年1月16至17日顺利开展,调查范围自杭州湾到北部湾,覆盖4000公里海岸线。100名来自各保护地、研究机构、环保社团等的调查员,对18个地块36个调查点(相比2020年增加了3个调查点)开展了勺嘴鹬及鸻鹬类水鸟同步调查。红树林基金会(MCF)作为本次调查的协调单位全程参与。本次调查的初步数据还在加紧统计中,小红会继续为大家跟踪。 图片支持:金莹(深圳大鱼)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3.012021

【打造勺嘴鹬保护中国案例 | 2020勺嘴鹬保护联盟成员大会顺利召开】 2020年11月,“2020勺嘴鹬保护联盟成员大会”在盐城东台条子泥召开,来自科研院校、社会组织及勺嘴鹬保护联盟成员代表80余人(含线上)出席大会,共商自然遗产地和濒危鸟类保护大计。 联盟运营至今,成员通过监测、科研、宣教与示范项目等多种合作方式,积极推动条子泥湿地保护与管理,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其中,持续长期的种群监测是研究和保护以勺嘴鹬为代表的滨海迁徙水鸟的基础。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CEAAF)与红树林基金会(MCF)组成联合调查队于8-11月开展对条子泥等5个调查区域的水鸟数量及种类进行了定期监测,累计记录到111种、950,552只次水鸟。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3.012021

【MCF正式加入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 2020年10月,在世界候鸟日到来之际,香港观鸟会 (HKBWS)与红树林基金会(MCF)正式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 Partnership, EAAFP)的第38、39个官方合作伙伴。同时,MCF也是中国大陆首个以民间组织身份加入的伙伴机构。 中国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要地,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滨海湿地的重要性:为许多从南半球迁飞到北极繁殖地以及飞返南半球的迁徙水鸟旅途提供了唯一的停歇地。这些湿地不仅对迁徙水鸟至关重要,也为沿线的居民提供重要的惠益,即生态系统服务。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8.192020

【7-8月条子泥调查】 我们联合CEAAF(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的调查人员于7月底开始在条子泥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勺嘴鹬调查。 8月4日调查中,我们记录到至少17只勺嘴鹬。其中有的勺嘴鹬羽色鲜艳,是红色为主的繁殖羽,被称为红勺子。而少量勺嘴鹬的羽色却是白色的非繁殖羽,这说明它们没有参与繁殖,被称为白勺子。这样的现象只会出现在年龄较小的勺嘴鹬个体上。白色勺嘴鹬最有可能的是1岁的勺子,也有较低的可能是2岁的勺嘴鹬个体。白勺子和红勺子的比例,对于研究勺嘴鹬的种群年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后续的调查中,我们将继续监测其种群年龄结构。 此外,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勺子觅食和迁飞的因素,为合理制定条子泥实地管理规划奠定坚实理论基础,我们还进行了条子泥各利益相关者画像、条子泥及其周边区域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威胁程度、高潮时条子泥迁徙停歇鸟类的的种群及分布格条子泥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 (勺嘴鹬图片,摄影/李东明)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6.122020

【吃什么乃头等大事!】我们参与了“中国沿海大尺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和迁徙鸻鹬类研究”条子泥站的研究工作。围绕“条子泥都有哪些勺嘴鹬可吃的食物”“勺嘴鹬们吃什么”等问题,研究人员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观察记录勺嘴鹬和它的好伙伴黑腹滨鹬、大滨鹬的觅食行为。 吃什么是关乎生存的头等大事,对于小勺同样如此。了解TA们的食物构成,对于了解勺嘴鹬对栖息地的选择原因以及现有栖息地是否能提供勺嘴鹬生存所需都提供了重要指示。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

04.202020

@红树林基金会MCF 发起了公益项目【拯救勺嘴鹬】,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由红树林基金会MCF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