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长期项目>项目详情

筹款中

亚洲象保护行动

动物保护 支持亚洲象种源救护和繁育,开展亚洲象野象群日常活动监测,建设亚洲象栖息地和食源地

已筹款(元)
735.38
捐款人次
116

善款接收: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

项目详情

小象闯民宅觅食,吃光40公斤蜂蜜

  2024年6月9日,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乡曼岔村村民黄某家中,半夜突然闯入了一头小象。
  正在熟睡的黄某被一声巨响惊醒,走出卧室在院子里看到了一头小象,于是用手电筒照了过去,试图吓跑它。通常野象害怕强光照射,但这头小象并不害怕。情急之下,黄某抓起一块砖头砸向小象,反而激怒了它,甚至冲向黄某发起攻击,黄某转头跑进了卧室,小象用鼻子往玻璃窗吹气,还故意去推房间的门发出声响,伸着鼻子去恐吓黄某。黄某被吓得又哭又叫,整个过程持续了有15分钟,直到黄某嗓子喊的嘶哑,小象可能也饿了,又转头在门前慢悠悠的四处寻找食物。
  其实,这头小象连续3天闯进黄某家中。第一天只是匆匆路过,第二天闻到黄某家中蜂蜜的香味,吃光了约40公斤的蜂蜜,把装蜂蜜的盆当作足球踢来踢去。第三天小象尝到甜头再次来到家中,就发生了刚才那一幕,破坏了家中的房屋设施和家具,所幸黄某没有受伤,但直接造成了3000-4000元的经济损失。
  据其他村民说,这头小象是今年初才来到曼岔村,尝到了村民种下的农作物后就赖着不走了,除了“脸皮厚”还极具攻击性,会故意冲向村民,在曼岔村是出了名的肇事象,附近的村民都很害怕它。
  所幸黄某没有受伤,只是造成了经济损失,但野象进家的情况在版纳却经常发生。

野象肇事的原因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严格的禁猎和保护意识的增强,老百姓不敢随意伤害大象。中国境内的野生亚洲象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大约170头增加到现有的300头左右,数量增加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活动范围和食物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亚洲象是吃素的动物,食物种类多达300余种,一头成年象平均每天的食量高达250公斤左右,由于其消化功能差,虽然每天需要吃大量的食物,但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被吸收,因此,为满足食物需求,一天中有15-18个小时在采食或寻找食物的过程中。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土地来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伴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上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增长及活动范围的扩大,人象活动空间不断重叠,增加了产生人象矛盾的概率。
  西双版纳各民族传统的农耕方式是刀耕火种,采用轮耕轮歇的方式来耕种作物,被村民撂荒的耕地会自然生长出大象爱吃的植物,形成了天然的大象食堂。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1958年,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建立,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建立后,原居住在保护区内的村寨逐渐迁出保护区,其原来的生产生活区域不再进行刀耕火种和轮耕,这些地块中的荒地、草地及灌木林地通过自然演替,逐渐被高大茂密的森林所取代。到目前为止,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已高达97%。截至2020年,西双版纳州的森林覆盖率也已达到81.34%。在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的同时,亚洲象喜欢的荒草地、稀树灌丛则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亚洲象走出森林,进入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区域,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最初,老百姓看到大象都很开心,大象在版纳当地一直以来被视为吉祥物,后来却让老百姓非常头疼,大象吃玉米、稻谷、豆子等更美味、更好吃的食物,让大象更频繁的造访村寨。

人象冲突加剧
  亚洲象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聪明,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它们一旦吃过庄稼,能够识别出这些庄稼什么时候成熟,并在庄稼成熟时过来采食。
  “昨天老象来了!”
  今年1月,基金会的小伙伴在倒淌箐村清点蜂箱时,参加社区发展项目的村民王少宽告诉我们。象群夜里造访豆子地,附近留下了不少大象的痕迹,新鲜的象粪和清晰的脚印都是大象来过的证据。来到“案发现场”,满是狼藉,亚洲象似乎能感应到豆子即将成熟,村民还没来得及采摘的豆子已被大象提前“抢收”,给村民造成了不少经济损失,村民早已习以为常。
  大象肆无忌惮的吃老百姓的庄稼,老百姓却不敢伤害它。除了走村串寨,还明目张胆的到集市上闲逛,导致人象冲突越来越严重。
  据官方统计,2019-2021年初,短短两年时间内,仅西双版纳州由野生亚洲象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已达26起,造成10人受伤,18人死亡,野象的活动危及了全州37.8万人的安全。
  2010年,云南省率先启动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试点。2014年至2020年,累计赔付亚洲象肇事损失1.73亿元。在2023年补偿亚洲象肇事事件共11986件,补偿金额约为2435万元。
  但是,保险公司的赔付率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村民的实际损失,群众损失难以得到彻底解决。为了避免大象伤人,政府不断地完善对亚洲象的监控和预警,所有在版纳境内的象群几乎都在监控之内。当野象临近村寨时,相关部门会发出预警,动员村民减少外出劳作,减少遇到野象的几率。农闲时候还好,但农忙的时候,如果象群在村寨周边逗留,村民不敢外出采茶、割胶,将会产生难以估算的间接损失。

探索人象和谐共处之道
  人象和谐共处是让亚洲象有属于自己的栖息地和食源地,尽量减少到人类生活的地方活动。一方面,我们在积极的开展热带雨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在保护区或国有林内建设更多的亚洲象食源地,尽可能吸引外出的大象重新回到保护区或国有林内。
  早在过去二十年间,西双版纳开始尝试建设亚洲象食源地,简称大象食堂。目前,整个西双版纳已进行了约8000亩的亚洲象栖息地修复和食源地建设工作,其中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参与建设1500亩左右,但是这远远不够满足大象的食物需求。据专家介绍,整个西双版纳需要建设2-5万亩左右的亚洲象食源地,才能够基本满足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要建设大象食堂我们还面临着几个困难,需要挑选合适的地块以及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由于西双版纳州政府财政比较紧张,在大象食堂上缺少持续性的财政投入,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目前,基金会计划联合云南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关坪村凉水箐附近共同探索亚洲象食源地建设的新模式。地块位于勐养子保护区附近,这里是多个亚洲象种群迁徙活动的重要通道,项目计划建设400亩左右的大象食堂。
  项目的带头人是陈明勇教授,曾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事动物学研究22年,2012年调入云南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云南大学教授,亚洲象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此次建设的亚洲象食源地,除了在食源地内种植大象爱吃的植物之外,还计划在周边200多亩的橡胶林下建立试验示范点,种植大象爱吃的植物和药材,这不仅是解决大象食源地问题的一种探索,还能丰富这片区域的物种多样性。
  除此之外,由于监测设备不够,野外工作的巡护员还是靠人力来追踪、监测亚洲象,监测条件较落后,巡护员的安全存在隐患。为了更好的寻找大象踪迹、及时预警、救护野象,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基金会将会为巡护员提供资金的支持,更新监测设备,改善他们的监测条件。保护亚洲象,既要保护象也要保护人,实现人象和谐共处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希望喜欢象象的朋友们,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支持。 

项目执行计划
项目执行时间:2024年8月18日至2027年8月18日
项目执行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
受助对象:野生亚洲象;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亚洲象活动区域周边村民

项目预算
一、购买亚洲象种源繁育中心救助亚洲象日常所需食物,食物需求量及金额根据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评估提供;
二、制定食源地和栖息地建设方案总计需要;
三、支持亚洲象活动监测设施;
四、募捐运营成本

机构执行能力
2020年类似项目在西双版纳亚洲象繁育中心落地执行,进行医用药品柜采购29737.28元,象舍维修3304.17元,繁育中心基础设施修缮6927.85元。 
1.食物采购,采购 1805 公斤香蕉,胡萝卜 2430 公斤,玉米 1465公斤,黄瓜 435 公斤,木瓜 190.7 公斤,苹果 16 公斤,费用合计 25402.12 元。二次羊奶粉采购 35 公斤,费用合计 33042 元。
 2.药品采购费用合计 6927.85 元。二 次医用药品柜采购 29737.28 元。
 3.救助中心基础设施修缮费用合计 6927.85 元。二次象舍维修花费 3304.17 元。
所有费用共计:105341.27 元。 
救助象进行野外康复训练共计 210 余次,体温测量及生理检查共计 1380 余次,并开展亚洲象相关疾病筛查研究。

最低可执行金额说明
本项目最低可执行金额为200000元,若最终所筹善款少于最低可执行金额,所筹善款将转捐至同类型项目继续执行或用于本机构其他公益项目的支出。

剩余善款处理
本项目是长期服务项目,若本期项目有剩余善款,将用于项目的后续执行。

募捐方案备案编号

535300005577568844A24001

善款用途

本项目执行周期3年,项目总筹款目标397.975万元,用途如下: 1.亚洲象种源繁育中心救助亚洲象饮食和日常管理323.175万元,每年107.725万元。具体为: (1)象草:1500KG×1.2元/KG×365天=657000元; (2)胡萝卜:20KG×5元/KG×365天=36500元; (3)香蕉:20KG×5元/KG×365天=36500元; (4)玉米面:20KG×3.5元/KG×365天=25550元; (5)麦麸:20KG×4.5元/KG×365天=32850元; (6)豆粕:20KG×12元/KG×365天=87600元; (7)羊奶粉:3KG×150元/KG×365天=164250元; (8)甘蔗:在每年12月至第二年3月份采购,一年约37000元; 2.改善亚洲象栖息地生态环境43.75万元,其中建设亚洲象种群食源地100亩,每亩为3100元,计31万元;改善亚洲象栖息地150亩,每亩为850元,计12.75万元。 3.支持亚洲象日常活动监测1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热成像无人机2台,每台市场价约为5万元。 4.项目执行费用:项目管理人员成本6万元/人/年,项目为3年,共计18万元。 5.管理费用:按照执行预算的10%计算 募捐成本,3年共3.05万元: 1.宣传、广告制作,设计宣传板、立在食源地和栖息地,印刷海报、宣传册,开展宣传活动,3年制作费用共计15000元。 2.采购无人机用于拍摄食源地和栖息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用于宣传,无人机价格为8000元。 3.采购佳能R6相机红圈镜头,用于拍摄亚洲象图片,发布宣传,镜头价格为7500元。

开具发票方式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将为您开具捐赠票据,需要捐赠票据的微公益爱心用户须将以下信息(捐赠人姓名、开票抬头、金额、捐赠截图凭证、联系电话、邮寄地址等)发至基金会邮箱xsbnjjh@163.com申请,联系电话0691-2141229。基于邮寄成本的考虑,100元以上的捐赠票据将以快递到付方式寄出,建议您可累积当年(自然年)多次捐赠集中开具捐赠票据。感恩您的信任和理解。

发起信息

发起方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官方微博

实施地区:国内

善款接收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官方微博

联系人:丁柳菁
联系方式:06912141229
联系邮箱:xsbnjjh@163.com
机构住所: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嘎兰北路3号
登记管理机关:云南省民政厅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35300005577568844
慈善组织法人登记证书:点击查看
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点击查看

募捐动态

背***暖05.11 17:26

跟我一起,为爱添力!1.00元

点***鞋05.10 12:34

助力公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1.00元

爱心网友05.08 09:09

助力公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5.00元

点***鞋05.06 08:15

公益无大小,行动即榜样!1.00元

爱心网友05.06 04:20

用关注传递温暖,让行动表达关爱!10.00元

爱心网友05.05 17:14

公益无大小,行动即榜样!5.00元

狐***觉05.03 23:00

助力公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1.00元

背***暖05.02 19:38

跟我一起,为爱添力!1.00元

爱心网友05.02 17:50

一起向善良致敬!10.00元

狐***觉05.02 16:07

跟我一起,为爱添力!1.00元

进展报告

04.212025

2025年3月22日,基金会工作人员前往关坪食物源基地查看引水渠的建设情况,现在处于西双版纳旱季,降水少,缺水容易导致食物源基地种植的粽叶芦、甜笋等植物死亡,为了提高植株的成活率,目前食物源基地正在挖渠引水,经走访,引渠工作基本完成。

由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提交

03.172025

2025年1月下旬,基金会工作人员前往关坪探访亚洲象食源地,食源地目前种了甜竹、粽叶芦、象草、构树等野象爱吃的食物,经过长期监测,发现野象频繁到项目地采食,这次非常幸运拍到了野象。

由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提交

02.172025

2024年,11月中下旬,基金会工作人员前往大渡岗乡大荒坝村,采访了两位亚洲象预警监测员,通过采访两位监测员了解到了工作的艰辛,目前,监测员没有热成像无人机,只能通过人工徒步监测,工作非常危险,如果有热成像无人机,一方面可以近距离观察象群活动的情况,可以更好保护亚洲象和周边居民,一方面可以查看是否有受伤的亚洲象,更好的实行救护。

由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提交

01.152025

前往救护与繁育中心查看亚洲象体检 基金会工作人员前往西双版纳亚洲象救助与繁育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和访问。 在中心内,工作人员与“象爸”(即负责照顾和管理救助象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救助象近期的整体生活状况。 通过与象爸的沟通,工作人员得知救助象在饮食、作息、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和照顾。 救助象的活动区域宽敞,环境适宜,保证了它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本次访问和体检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增进了基金会与西双版纳亚洲象救助与繁育中心的合作关系,也为救助象的健康和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基金会将继续关注救助象的康复进展,为它们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服务。

由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提交

08.272024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 发起了公益项目【亚洲象保护行动】,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由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提交